為何生小孩,對於我的人生是什麼 —— 全職爸爸一年的心得
BY PJ.
-2025 年 9 月 14 日
(最後更新於: 2025 年 9 月 17 日)
開始當全職爸爸
全職帶小孩一年多,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辛苦,也都一步一步熬過來,慢慢找到節奏了。
原本我是連碗都不太會洗的人,現在學會洗米煮飯、煮肉、煮玉米,上網做了很多功課。小孩的到來,開啟了我人生另一種學習。
現在社會氛圍
開始帶小孩後,發覺近幾年討論不婚不生的人越來越多,查了發現台灣目前生育率是全球最低。
在台灣生小孩確實有壓力
- 經濟負擔不小
- 外界對小孩也未必友善
另外就是現代人習慣先查資料,再決定要不要做某件事,例如看電影、餐廳,會先看一下評論,玩遊戲也習慣直接查攻略。這樣謹慎也沒有錯,因為現在人時間比較緊迫,希望短時間把事情研究好。
於是有人討論不生小孩的多種好處:省錢、自由、避免被吵...
。這些其實都對,也因此讓許多人選擇不嘗試。
我的生活改變
確實有了小孩之後,少了一些自由,生活完全變得不一樣。在當爸爸之前,我每年至少能出國兩次,冬天去日本滑雪,夏天去東南亞潛水,新遊戲上市也能熬夜破關。
現在,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陪伴孩子,剩下的零碎時間做不了太多事。犧牲了自由,但也有了不一樣的生活
。
我想在這篇文章分享為何我選擇生小孩,不代表生比較好或不生好,而是想分享我的一些心得與體悟。
-
重新體驗人生
長大之後,能體驗的事情其實大多都經歷過了,每年做的事也差不多。當然還是可以不斷挑戰新的事物,但多多少少會覺得重複。
人生就像一款遊戲,當你長時間用同一個角色玩下去,很多事漸漸變得理所當然、缺少新鮮感。然而,透過小孩的視角,就像重新開了一個角色,再從第一關開始玩
。
那種感受,就像是重新再體驗一次人生。
小孩第一次翻身、爬行、站起來、學走路、學吃東西……這些在我們眼中早已習以為常的動作,透過新生命努力完成時,他成功時得意的笑容,會讓人想起,我們也曾經是這樣,從一些小事就獲得快樂的
。
只是隨著長大、經過社會的洗禮,我們習慣把快樂藏起來,覺得如果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,就不必特別表露。
但在小孩身上,我們可以很自然、很大方地,重新去體驗這些單純的快樂。
-
與完全信任你的人互相陪伴
對於寶寶來說,現在的父母就是他的全世界。這種感受很特別,有時當然會覺得煩,因為不管去哪裡他都會黏著。但同時也能深刻感受到,他完全愛你、完全相信你,希望你多抱抱他、陪在他身邊,害怕時更會緊緊抓著你。
我們大人往往習慣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,關心自己開不開心、累不累,這當然很重要。但如果有能力,能分享自己擁有的,給另一個完全願意接受、完全信任你的人,心靈也會因此多一份滿足。
記得有一次半夜,兒子睡不著覺,卻沒有哭鬧,只是靜靜坐著,突然說了一聲「麻麻」。我們雖然很累,但還是爬起來陪他。因為在他小小的生命裡,能夠依賴的人只有我們
。能被他這樣依賴,其實也讓人很開心。
像是養寵物,希望有個陪伴,照顧小孩也是一樣的道理。有人會說寵物不會叛逆,但其實也不用太擔心小孩長大後不聽話,或是不會回饋你。
就如正念思考所強調的:生在當下、享受當下。只要在此刻感受到互相的陪伴,那就已經很足夠,就是一段珍貴的回憶了。
將來小孩慢慢長大,如果還願意讓我參與更多生活,一起去旅行、一起運動,或是嘗試各種新鮮事,那就更棒了。
-
多一個人生的夥伴
期待未來,他能成為我的夥伴。我們可以一起潛水、滑雪、打球、旅行;或者他有自己的興趣,我也能陪他去嘗試。
現在我們帶他去游泳、嬰兒體適能,看著他學會更多技能,會替他開心,也會期待未來能一起分享更多快樂。
-
期待他比自己更好
我小時候並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。所以如果自己有能力,我會努力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。這不只是為了他,也是讓我自己有機會重新審視人生。
我總覺得自己有很多做不好的地方——不太會與人相處,害怕面對人群,常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問題。但回頭想想,也許並不是我不好,而是當時缺少一個可以依靠的避風港,沒有人教我如何走過那些害怕的時刻。
如今,我的小孩有機會擁有這樣的依靠。我可以在他遇到挫折時,鼓勵他、支持他。未來不管是國中、高中,還是更長遠的時間,只要他需要我,我都會在這裡,讓他知道有人願意站在他身旁。
我相信他會是個快樂、開朗的人,不論在人際相處還是人生發展上,都能走得比我更穩、更好,更豐富。至於我自己,能做的或許已經有了方向與基礎,會期待他能走得比我更遠。但即使沒有,只要他能過得自在而快樂,那也就足夠了。
-
訓練自己更成熟
小孩吵鬧的時候,真的會讓人感到崩潰。這時候需要提醒自己調整心情,去理解:他會哭,是因為他也感到無助。
我們小時候,一定也曾有過那種難過到哭不停的時候。只是隨著長大,慢慢學會不再用哭來表達情緒,而是把心情壓抑下來。這並不是壞事,因為這樣更容易融入社會。但在還能自由表達心情的年紀,如果有人願意傾聽、陪伴,那麼長大之後,也許會更勇敢去表達自己
。
抱著這樣的想法,我告訴自己:既然現在有能力,就陪孩子走過這段時期吧。
在他大哭時,他小小的手緊緊抓著我,我努力讓他穩定下來。那一刻,也覺得自己已經成為大人了。這並不是說要去展現所謂的威嚴,而是努力成為自己小時候最希望能依靠的大人。


-
生命的延續
那天我們真的不在了,眼睛閉上了,曾經認真注視我的那雙小小的眼睛,依然凝望著未來的世界。
透過他的小小眼睛,替我看見的未來。那會是什麼樣的世界?也許充滿機器人,也許隨時能進行太空旅行。即便我無法親眼見到,仍然有人能替我去體驗,這就像是生命的延續,讓人感到安心許多。
人生的另一段旅程
人生就像旅遊,有時候待在飯店休息,或在街道上閒晃,也很愜意;有時候是艱辛的登山溯溪。帶小孩的生活就像後者,辛苦,但能看到獨特的風景。
小孩有時候會鬧脾氣、不聽話,就像旅行中遇到了一點小麻煩,停下休息一下,再解決問題,就能繼續走下去。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如此:從錯誤中學習,最後克服難關時,反而更有成就感。
當然,照顧小孩需要一點經濟基礎,也需要耐性。因為要陪伴一個完全不懂的小生命,一起慢慢學習、慢慢成長。但也不需要過度恐慌,因為大部分的人也是邊做邊學。
我前面提到「生小孩的原因」,當然也可能有其他替代方案。但如果沒有真正經歷過,我就不會有這些感觸,也不會產生這些反思。許多體驗其實難以用語言完整表達出來。
所以這篇文章並不是要辯論「到底該不該生小孩」,而只是想單純分享:因為帶小孩,我在過程中獲得的一些體悟,與大家交換心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