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Assistant 整合心得:打造屬於自己的智慧家庭生態系

BY PJ. -2025 年 11 月 13 日
(最後更新於: 2025 年 11 月 14 日)


home assistant

因為即將搬新家,我計畫導入更多智慧家居設備——像是智能電燈、電動窗簾等,希望能透過 Home Assistant(HA) 打造一個整合的智能環境。

我原本就有一些智慧家電,例如 小米、Dyson、追覓(Dreame) 等,也有像「海豚清淨機」這種非智能設備,我透過購買 智慧插座 來讓它可以遠端開關。 一開始的目標很單純——希望能用一個 App 控制全部家電,以及設定自動化,例如「開啟清淨機半小時後自動關閉」。

但當我開始深入研究,才發現這是一個超大的坑,各品牌都有自己的生態系統,購買產品時還得注意是否使用相容的連線協定。 我因此開始研究 HomeBridgeHome Assistant,希望能整合不同品牌設備,並使用更彈性的自動化設定。

老實說,實際安裝與設定過程非常繁瑣。一路上不斷遇到錯誤、除錯、重新連線,真的需要強大的耐心跟信念。

這篇文章不是安裝教學,而是想整理我在整合過程中的心得、優缺點與建議,幫助大家在選擇智慧家居整合方式時更有方向,或在入坑Home Assistant前先有心理準備


智能家居生態系的基本觀念

現在多數家電——不論是冷氣、掃地機、電燈、冰箱、空氣清淨機等,幾乎都有自己的 App 。

而各大品牌像 小米、Google Home、Tapo、Aqara 等,都有自家的控制 App 與生態系。

另外除了品牌生態外,現在也有一些「通用協定」正在興起,例如:

  • Matter
  • Zigbee
  • Thread

matter

這些協定能讓不同品牌的設備彼此溝通與整合。 若要讓設備能加入 Apple 的家庭 App(Home App),則需支援 HomeKit

這些名詞與相容性讓入門者很容易混亂:買的產品可能無法加入家庭 App或預期的生態圈,或是功能被限制,導致無法達到預期的自動化。


我的智能家居整合心得

以下是我在實際使用與研究過程中的一些心得,提供給正在規劃智慧家居的人參考與建構方向:

  • 避免太多 App,可選支援 HomeKit 的產品

若產品本身支援 HomeKit,可直接配對進 Apple Home App,省下許多設定麻煩。不過 HomeKit 產品通常價格較高,因此很多人會選擇使用非 HomeKit 的設備,再透過橋接器,整合進家庭 App。

HOMEKIT

  • 非 HomeKit 產品透過橋接器整合

可利用 HomeBridgeHome Assistant 作為橋接器,把不支援 HomeKit 的設備「轉接」到家庭 App。
橋接器通常安裝在同一個區域網路中的電腦上
我目前是使用一台平時用不到的 MacBook 當橋接器,設定為不進入睡眠模式,並在其中執行 Home Assistant 的虛擬機。

  • HomeBridge vs. Home Assistant

我一開始使用 HomeBridge,但發現穩定度不佳、支援品牌較少,小米帳號雙重驗證也會登入失敗。

改用 Home Assistant 後,穩定許多,也能整合更多廠牌(如 Dyson、追覓、B&O音響 等)。

home assistant brands

  • Home Assistant 的優點

它可以安裝在虛擬機(例如 Mac 的 UTM)中,並透過插件連接各品牌家電,再利用 HomeBridge 將其橋接到 Apple Home,也支援 Matter 產品,相容性高。

  • 選購支援 Matter 協定的產品

若不確定未來整合需求,建議購買有「Matter」標示的產品

例如我曾買過只支援 HomeKit 的插座,卻無法連接到 Home Assistant,最後重買支援 Matter 的插座才解決問題。

tapo matter plug

  • 進階自動化設定需用 Home Assistant

家庭 App 雖有基本自動化(如定時、到家/離家觸發),但像「設備 A 維持某狀態一段時間後,再開啟設備 B」,或「溫度高於某值時啟動冷氣、降到某值再自動關閉」等,這類進階自動化邏輯,就需要在 Home assistant 裡設定,我就是為了讓清淨機開半小時自動關,才導入 Home assistant。

定時清淨機

  • 需有家庭中樞才可遠端

家庭 App 需要有「中樞裝置」才能實現遠端控制。若沒有中樞,手機只能在家中 Wi-Fi 下操作,也就是僅限內網控制家電。

中樞可以是 HomePodApple TV,放在家中並連接內網,負責接收與轉送控制訊號。有了中樞之後,即使人在外,也能透過手機使用家庭 App 控制家中的設備。

家庭中樞

  • 整合後的功能限制

不同品牌設備整合進家庭 App 後,細節功能可能被簡化,例如掃地機會被拆成多個按鈕(開關、清掃客廳、拖地模式等)。 建議只橋接常用功能到家庭 App ,其餘較細節的功能就用原廠 App 設定。

  • 一個設備只能綁定一個家庭

若設備已直接配對家庭 App,就不能再透過 Home Assistant 橋接同一設備。 建議統一使用 Home Assistant 進行配對,再由它橋接到家庭 App,而不要直接用手機在家庭 App 中配對。

不過,各品牌的原生 App 並不受此限制,因此可同時在各家產品的 App 中配對設定,再同時整合到 Apple 的生態圈中使用。


實際應用現況

我目前使用 MacBook 安裝 Home Assistant,整合以下設備:

  • 小米空氣淨化器
  • Dyson 清淨機
  • 追覓掃地機器人
  • Tapo 智能插座

這些都能在 Apple Home App 中統一控制。

家庭APP

未來搬新家後,預計會導入 Aqara 生態系統,包含智能電燈開關、窗簾電機與智能燈泡, 一邊用 Aqara App 設定細節,一邊透過 Home Assistant 與 Matter 協定整合到家庭 App。


安裝與設定建議

若你也想試著安裝 Home Assistant,可參考這支影片: 👉 教學影片連結 - APPLEFANS蘋果迷

我是在參考這支影片後成功安裝,不過過程中還是有幾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:

  • UTM 網路模式要設定為橋接(Bridge),否則無法與內網設備互通。

網路選橋接器

  • 虛擬機儲存空間要調大,因為 HA 會需要額外空間安裝插件。

虛擬機空間

另外在配對設備時也遇到不少坑:

  • 追覓掃地機器人 要選用 beta 版本整合(版本號中帶有 b,例如 v2.0.0b20,否則會卡在米家登入頁面。

追覓版本

  • HomeBridge 要記得開啟「全部可見」權限,否則自動化無法同步到家庭 App。

homebridge權限

  • 若橋接器連 Wi-Fi 而非實體網路線,容易 IP 跳動導致斷線,建議設定固定 IP,穩定性會好很多。

可在 UTM 的終端機 中輸入以下指令,將 IP 固定在 192.168.1.150(請依自己網段調整):

ha network update enp0s1 \
  --ipv4-method static \
  --ipv4-address 192.168.1.150/24 \
  --ipv4-gateway 192.168.1.1 \
  --ipv4-nameserver 192.168.1.1

最後的心得與建議

整合 Home Assistant 的確是一條漫長且技術門檻不低的路。 它的優點是能集中控制、打造強大的自動化邏輯; 缺點是設定繁瑣、除錯耗時、相容性也需自己摸索。

如果你只是想簡單遠端開關家電,其實選支援 HomeKit 或 Matter 的產品就已足夠。 但若你想真正打造「一個系統整合所有品牌」的智慧家庭,Home Assistant 就值得一試

未來我會在新家導入智能燈光、窗簾等系統,也會持續分享更多整合心得與實際案例。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也想踏入智能家居的你。



#HomeAssistant #智能家居 #Matter協定 #AppleHomeKit #Aqara #智慧家庭 #Homebridge #自動化控制 #追覓 #小米 #米家

💬 留言區

PJ 說:

謝謝支持!很高興這篇文章有幫上忙
我之後也會繼續分享相關心得,歡迎一起研究交流

2025-11-17 16:53

胡亮 說:

在網路上爬文了一陣子,您的這篇最精簡扼要,又完全回答了我的疑惑!
原本還在猶豫是否用homekit和家庭App就夠用,現在看來以HA橋接才更符合需求,感謝您的分享,期待您後續更多使用經驗!

2025-11-17 13:19